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误耳。颍水自堰东南流,迳项县故城北。《春秋·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是矣。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土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

    《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西南小城,项县故城也,旧颍州治。谷水迳小城北,又东迳刺史贾逵祠北。王隐言祠在城北,非也,庙在小城东。昔王凌为宣王司马懿所执,屈庙而欢曰:贾梁道王凌,魏之忠臣,惟汝有灵知之。遂仰鸩而死。庙前有碑,碑石金生。干宝曰:黄金可采,为晋中兴之瑞。

    谷水又东流,出城东注颍。

    颍水又东,侧颍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也,故世因以术字名城矣。颍水又东,迳临颍城北,城临水,阙南面。

    又东迳云阳二城间,南北翼水,并非所具。

    又东迳邱头。邱头南枕水《魏书?郡国志》曰:宣王军次邱头,王凌面缚水次,故号武邱矣。颍水又东南流,于故城北,细水注之。水上承阳都陂,陂水枝分,东南出为细水,东迳新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宋公县故城北。县即所谓郪邱者也,秦伐魏取郪邱,谓是邑矣。汉成帝绥和元年,诏封殷后于沛,以存三统。平帝元始四年,改曰宋公。章帝建初四年,徙邑于此,故号新郪为宋公国也,王莽之新延矣。细水又南迳细阳县,新沟水注之。新沟首受交口,东北迳新阳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吕清为侯国,王莽更名曰新明也。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今无水,故渠旧道而已。东入泽渚而散流入细。细水又东南迳细阳县故城南,王莽更之曰乐庆也。世祖建武中,封岑彭子遵为侯国。细水又东南积而为陂,谓之次塘,公私引裂,以供田溉。又东南流屈而西南入颍。《地理志》曰:细水出细阳县南入颍。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故胡子国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杜预《释地》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也。

    颍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頟,城东三十里,世谓之大氵隐水也。东南迳召陵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师于召陵,责楚贡不入,即此处也。城内有大井,径数丈,水至清深。阚骃曰:召者,高也。

    其地丘墟,井深数丈,故以名焉。又东南迳征羌县,故召陵县之安陵乡,安陵亭也。世祖建武十一年,以封中郎将来歙。歙以征定西羌功,故更名征羌也。阚骃引《战国策》,以为秦昭王欲易地,谓此也。汝水别渎又东迳公路台北,台临水方百步,袁术所筑也。汝水别沟又东迳西门城,即南利也。汉宣帝封广陵厉王子刘昌为侯国。县北三十里有孰城,号曰北利。故渎出于二利之间,间关女阳之县,世名之死女。县取水名,故曰女阳也。又东迳南顿县故城南,又东南迳鮦阳城北,又东迳氏阝乡城北,又东迳固始县故城北,《地理志》,县,故寝也,寝丘在南,故籍丘名县矣。王莽更名之曰闰治。孙叔敖以土浸薄,取而为封,故能绵嗣。城北犹有《叔敖碑》建武二年,司空李通,又慕叔敖受邑,故光武以嘉之,更名固始。别汝又东迳蔡冈北,冈上有平阳侯相蔡昭冢。昭字叔明,周后稷之胄。冢有石阙,阙前有二碑,碑字沦碎,不可复识,羊虎倾低,殆存而已。枝汝又东北流迳胡城南,而东历女阴县故城西北,东入颍水。颍水又东迳女阴县故城北。《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高祖六年,封夏侯婴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汝坟也。

    县在汝水之阴,故以汝水纳称。城西有一城,故陶丘乡也,女阴郡治。城外东北隅,有旧台,翼城若丘,俗谓之女郎台,虽经颓毁,犹自广崇,上有一井。疑故陶丘乡,所未详。

    又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

    颍水东南流,左合上吴、百尺二水,俱承次塘细陂,南流注于颍。

    颍水又东南,江陂水注之。水受大漴陂陂水南流,积为江陂,南迳慎城西,侧城南流入于颍。颍水又迳慎阳县故城南,县故楚邑白公所居以拒吴。《春秋左传·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王莽之慎治也。世祖建武中,封刘赐为侯国。颍水又东南迳蜩蟟郭东,俗谓之郑城矣。又东南入于淮。《春秋·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盖颍水之会淮也。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洧水东流,绥水会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浮戏之山也。东南流,迳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

    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凋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

    绥水又东南流,迳上郭亭南,东南注洧。洧水又东,襄荷水注之。水出北山子节溪,亦谓之子节水,东南流注于洧。洧水又东会会沥滴泉,水出深溪之侧,泉流丈余,悬水散注。故世士以滴沥称,南流入洧水也。

    东南过其县南。

    洧水又东南流与承云二水合,俱出承云山,二源双导,东南流注于洧。世谓之东、西承云水。

    洧水又东,微水注之。水出微山,东北流入于洧。洧水又东迳密县故城南,《春秋》谓之新城。《左传·僖公六年》,会诸侯伐郑,围新密,以郑不时城也。

    今县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有礼。

    人有认其马者,茂与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遂挽车而去。后马主得马,谢而还之。任汉黄门郎,迁密令,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蝗不入境,百姓为之立祠,享祀不辍矣。洧水又左会璅泉水,水出玉亭西,北流注于洧。

    洧水又东南与马关水合,水出玉亭下,东北流历马关,谓之马关水。又东北注于洧。

    洧水又东合武定水,水出北武定冈,西南流,又屈而东南流,迳零鸟坞西,侧坞东南流。坞侧有水,悬流赴壑,一匹有余,直注涧下,沦积成渊。嬉游者瞩望,奇为佳观。俗人睹此水挂于坞侧,遂目之为零鸟水。东南流入于洧。

    洧水又东,与虎牍山水合。水发南山虎牍溪,东北流入洧。洧水又东南,赤涧水注之。水出武定冈,东南流迳皇台冈下。又历冈东,东南流注于洧。

    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