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一指观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年以后。

    状元牌楼大队部的办公室里,袁之庆正和大队长袁世明在布置大队部办公室。

    袁世民:“我看这**像么,还是挂在老地方,坐北朝南,这是当年皇帝老子的朝向,我们不变。”

    袁之庆:“对,这在哪里都一样,一进门就可以看见。”

    袁世民:“之庆啊,你看,这东边的墙上贴什么好呢?你是秀才,你出出主意。”

    袁之庆:“世民叔,你看我们贴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报道和宣传,好吗?”

    袁世民:“对,这个主意好!”袁之庆:“我想和县农技站联系一下,让他们定期给我们一些资料,我们好借这个机会宣传科学种田的知识。”

    袁世民:“好,咱们农民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累弯了腰,累驼了背,种出来的粮食还是养不活自己,不科学种田不行了!到底还是你们是喝过墨水的好啊,你看,去年你们几个人试验了县农业科技站许技术员推广的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技术和小麦散播技术,水稻小麦产量都有了增长,这产量的提高可不是58年的大放卫星,而是实实在在的丰收,大伙儿都正有盼头呢!要不,他们怎么会选你当副大队长呢?”

    袁之庆:“那是您世民叔扶我一把呗。”

    袁世民:“好好干,你还年轻,前途有的是。”

    袁之庆:“只要我们地家乡富裕了。我们都有前途了!”

    袁世民:“这倒也是地。大河涨水小河满嘛。国不强民怎么能富呢?之庆啊。这西边地墙呢。你准备怎么搞啊?”

    袁之庆:“这西边地墙上我想贴几张我们基干民兵训练地照片。好吗?”

    袁世民:“好好好。还就是你有这洋玩意儿。人家想弄几张照片还不能呢!”

    袁世民指地是上次县人武部举行“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民兵大比武时。他们地民兵连得了第一名。比赛时。袁之庆用父亲给他地照相机为大家拍了一些照片。那个年代自己拍照相还是件稀罕事。在农村更是希奇得不得了。

    袁世民:“还是你舍得花钱。你看。这几张放大了地。多神气!大家伙真是喜欢地不得了!”

    袁之庆:“世民叔,不是我舍得花钱,这些照片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过了十年二十年,就是历史的资料了,想要找也找不着了!所以,这个钱是非花不可的。”

    袁世民:“照你这么说,再过他一百年那不”

    袁之庆:“就成了文物了呗!”

    袁世民:“我说你这个民兵连长啊,当得还真称职。”

    袁之庆:“还不是你这个队长领导有方啊!”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袁世民:“对了,你那囡儿这两天怎么样了?”江南一带的方言,女儿叫“囡儿”

    袁之庆:“哎哟,这个小东西,可把周凤整惨喽。”

    袁世民:“又咋了?”

    袁之庆:“上个星期刚出的院。”

    袁世民:“就是那叫什么的”

    袁之庆:“肠套叠。”

    袁世民:“什么希奇古怪的病,我们乡下人听都没听过。你们城里人的孩子也就金贵,生个病吧,连个名字都希奇古怪的。”

    袁之庆:“别说你了,就连我和周凤都没听见过,也算让我们长见识了!那见过刚两三岁那么一丁点儿大的小东西,就动手术了!”

    袁世民:“这两天又咋啦?”

    袁之庆:“说是奶疳,吃啥拉啥。把个周凤闹得没日没夜的,人都瘦了一圈了!”

    袁世民:“快叫周凤把孩子抱给她们村的仁通伯看看,他可是个‘百晓’,让他瞧瞧,保管马上就好。”

    袁之庆:“对,我怎么就忘了!刚生下来那会儿,全身蜡黄,简直成了‘黄帝’了,医生说是先天性黄疸,慢慢会退掉的,就是仁通伯给抓的几帖草药,一吃就退了。我回去马上叫周凤把她抱到仁通伯那里去。”

    袁世民:“你爸知道你生了个囡儿了吗?”

    袁之庆:“知道,就数他最高兴了!说是我家几代都生男孩,到我这儿才生了个囡儿,是喜事,整天大包小包地往这儿寄东西,还整天闹着要照片呢,简直一个老天真。周凤哪有空啊?”

    袁世民:“瞧你,说到女儿就来劲儿了!快三周岁了吧?起名了吗?”

    袁之庆:“起了,周岁时就起了。世民叔,我说了你听听,行不?”

    袁世民:“行,我听听。”

    袁之庆:“这小可人儿啊,长得跟周凤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袁世民:“那干脆也叫‘凤‘得了!”

    袁之庆:“哎哟!世民叔哎,咱俩可想到一块儿去了!”

    袁世民得意地:“要不还讲什么‘英雄所见略同’呢?”

    袁之庆:“对,我干脆随了周凤的名字,给她取了个叫‘晓凤’!”

    袁世民:“哪个‘小’?”

    袁之庆:“拂晓的晓。”

    袁世民:“好名字!又好听又好叫,意思也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又是凤凰,以后飞得高高的远远的好!”袁之庆:“那我就不改了,定下了!”

    袁世民:“当然不改了!”

    中心小学办公室里,丽珠与周凤坐在一块儿正说话。

    周凤:“你说这个孩子,真是我前世的冤家,难产差点要了我一条命还不算,你看刚生下那会儿,先是先天性黄疸,后来又是什么肠套叠,听都没听说过,幸亏,那段时间我正在省城我妈家,不然,还不知那条小命保得保不住呢!前两天又是什么奶疳,牙床和两颊都烂了,还有脓和血”

    丽珠:“现在呢,好了吗?”

    周凤:“唉,当时,可真把我吓坏了,后来,还是我们村的仁通伯给弄好的。”

    丽珠:“那就好。”

    周凤:“你说,这样的孩子,把她送给了别人能放心吗?”

    丽珠:“我早跟你说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啊,能说送就送掉吗?”

    周凤:“唉,只是冤了之庆了!”

    丽珠:“之庆知道吗?”

    周凤摇摇头:“比自己的还宝贝呢!”

    丽珠:“你听我说,他们两个都不知道,除了之庆,再不会有人更爱这个孩子了,只要你真心爱之庆,养大了也是一样的。”

    周凤:“唉,也只好这样了,现在,就是你叫我把她送出去,我也舍不得了。”

    丽珠:“行,这不就结了。”

    瑞芳的小酒店里,瑞芳的老公仕才,坐在柜台边,阴着脸,不说话。

    瑞芳:“又咋啦?你看你那个脸,拉长了像条三角裤似的。”

    仕才:“你才三角裤呢!你那三角裤不是拉长了,而是拉下了!你说,昨天他又来干吗啦?还是福成找他吗?”

    瑞芳:“你说你这个人怎么怎么这么粘呼呼的?不早就跟你说清楚啦!什么人又在你跟前嚼舌头根子啦?你把他叫来,我来跟他说!”

    原来,这吴蜡经常来跟瑞芳幽会,天长日久的,瑞芳老公自然就有所察觉了!先跟瑞芳闹了几回,瑞芳自知理亏,倒也认错只是照常还是藕断丝连。这吴蜡还是独身,瑞芳嘛,等于也是独身,只不过多了个监视的人;两个人偷偷摸摸地,那滋味比那两夫妻还要恩爱呢!后来,瑞芳反客为主,干脆“猪八戒倒打一耙”缠着要老公跟她房事,那仕才那是她对手呢,自然败下阵来。

    瑞芳趁势跟他论理,提出要离婚,这一手是瑞芳的杀手锏,这招一使出,仕才只好讨饶了。这件事要是传了开去,还要得吗?瑞芳是个聪明人,她本也不想这样,仕才一讨饶,她也就见好就收了。她跟仕才说:“人家以前连典都还要典呢?现在解放了,不作兴这一套了,你想典也不能了。”

    仕才:“那典是我去典人家,可我现在算什么呀?”

    瑞芳:“嗨,说你傻瓜,你不爱听,不说你傻瓜吧,尽说傻话。”

    仕才:“怎么傻啦?”

    瑞芳:“我问你,你去典人家,你还真能跟她生一个出来?”

    仕才无语。

    瑞芳:“你要能生,我去帮你找人,保管不吃醋,不吵闹,行吗?”

    仕才低下了头。

    瑞芳:“这不就结了!你不能跟人家生孩子,到头来,这个孩子跟你不亲,跟我更不亲,将来要闹的事还免得了吗?”

    以前农村里为争财产,房族里的人,不承认那种女人不住到承典人家里的孩子的事是常有生的,俗话说“隔重肚皮隔重山”也有丈夫典了孩子,妻子不喜欢而闹事的,可谓比比皆是,仕才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听得还少吗?能不知道吗?仕才叹了一口气。

    瑞芳:“你也不用叹气,我实话告诉你吧,我已经有了!能生下个一男半女的,总是我的亲生,到时候,还怕没人乖乖地叫你‘爸’?是儿子,咱死了,有人替咱戴三联冠,是女儿,棺材横头也有人哭哭热闹。”

    仕才:“真的?”

    仕才仔细想想瑞芳的话,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与其弄个两个人都不亲的回来,还不如让瑞芳自己生个下来,用瑞芳的话讲,真的还怕他不叫我‘爹’!

    套用一句章回小说的话“各位客官”啊,人这个东西,可是最讲不清楚的了,仕才他自知无能,也只好退了一步讲话了,他也明白,即使他把瑞芳离了,再娶一个,能保管不再生这样的事吗?合法合理的事,固然冠冕堂皇,可那都是只放到书里和摆到桌面上讲的,在现实的生活里,有许多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够讲得清楚的。瑞芳红杏出墙,固然可恨,可是,这能怪她吗?她从不跟人透露仕才有性功能障碍,替他遮掩,就是怕家丑外扬,这一点,仕才岂是傻瓜,能不知道吗?从此以后,吴蜡来家,仕才反而倒怕人现,总是替他们遮掩了。瑞芳见他这样,心中反倒存了一份感激,到底她还是不想拿自己的名声开玩笑的。

    仕才:“那我跟你说,等到三四个月,你就住到你母亲家去,就说你母亲病了,要你去服侍,等孩子养了下来,对外就说是我们自己生的,对他就说是我们抱来的。反正不能让他知道这个孩子是他的。”

    瑞芳一愣,心想:真要说他傻,还真不傻呢!只是这半年多时间再也见不到吴蜡了!

    瑞芳:“好吧。就依你说吧。”

    半年后,瑞芳在娘家生下了一个女儿。

    以后,吴蜡也还是常来,也经常给仕才一些钱,仕才虽说不是为了贪这几个钱,一来,家丑不可外扬;二来,得了他的钱到底不太好开口;三来,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他自己是“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所以,他还像以前一样,总是替他们遮掩着。但是,当王八的滋味能好受吗?所以,隔三差五地仕才总会这么闹他一闹,瑞芳也总是软硬兼施,好言相劝一番。她心中恋着吴蜡,只怕他腻了她另寻新欢,所以,从不把仕才闹腾的事告诉他,每次来,也总是好酒好菜地款待。那吴蜡因自己破了瑞芳的瓜,心中再不把瑞芳看成一个轻薄女人,加上瑞芳善于察言观色、又知冷知热,遇事她也有杀伐决断,该挑肩子的事她也从不扭扭捏捏,他倒把她看成了自己的红颜知己,恨不得娶了家去。有一段时间甚至连周凤也不去多想了,只把心思用在瑞芳身上,每次相会,总有一种“久别胜新婚”的甜蜜劲,两人是愈来愈难舍难分了。

    昨天,吴蜡又来了,两人关起门来,吴蜡一直到半夜才回去,仕才越想越窝囊,所以今天一早起来就跟瑞芳闹起来了。可是等到这瑞芳一高声起来,他又蔫了。

    “女儿有什么用,到时候,还不有场闹!”仕才压不过瑞芳,只好拿女儿说事。

    “什么女儿儿子的,不都是眼眉毛画画好看的啊,你不要隔三差五的闹,命中有子,还怕生不来啊,前次江南殿的钱瞎子说了,我是先开花后结果,说不定接下来就是儿子了也不一定。”

    仕才听说能养儿子,自己先软了一半,不敢多说了。在江南农村里,以前婴儿的出生率是不低的,但是成活率却不怎么高,天花、麻疹、小儿麻痹症、七日风、蛤蟆撑等等,就连感冒有时也会要去一条小命,可是解放后,医疗防疫搞好了,农村也有了医疗单位专门负责防疫接种,死掉小孩的事也越来越少了。仕才心想,只要生下了男孩,自己就有后了,人前也直得起腰了,到时候,吴蜡再想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再说,他总不能老不成家吧。瑞芳见他不吱声,知道风雨过去了,也不去管仕才他心里到底想什么,自己出去有事去了。

    这天早上,吴蜡起来,准备到茶场去。自从吴茗和陈娇双双死后,吴蜡到茶场去得少多了,一则睹物思人,揪心得很,二则,那陈武自他姐死后,见着吴蜡总是不冷不热地,让人心寒,他本想把那个可怜的小侄子抱回来养,可是陈武死活不让。茶场因那小孩是吴茗遗孤,父母双亡,陈武现在抚养着小孩,就让陈武住进了吴茗原来的房间,并给陈武安排了一个长期临时工。这事虽说不怎么符合政策,但是,吴茗生前人缘极好,自然,不会有人拿这事儿说事;再则,吴茗夫妇双双身亡,这房间,陈武不住也没人敢住;三来,陈武在茶场是临时工,不过是长期的罢了,不占什么居民户口名额,这样,陈武就在茶场住了下来。以前,吴茗在时,吴蜡一来茶场,自然就到吴茗这里来,好象来自己家一样,而现在陈武这里他就不怎么来了。

    这个吴蜡,虽然书读得不多,可是人却真是个人顶上的人,特别聪明。什么事到他手里,总是干得有门有道的,茶场里有什么难题,一到他手里就迎刃而解了,他接的茶园坎,工夫特别地道,不但牢固而且美观,所以,一到农闲,茶场搞茶园基本建设时,总少不了要请他来,人家农闲挣不了钱,可他农闲反而忙不过来。茶场的茶厂里有两台柴油机,茶季一到,整个茶厂离不开柴油机,以前,城里知青没来的时候,都是吴蜡给摆弄的。虽说,他也没专门学过,可那机器到了他手中,就没出过什么毛病,一直给侍弄的服服帖帖的。后来,知青中有一个叫柳贵的高中生跟吴蜡学会了开柴油机,这个柴油机就归他管了,可是他遇到什么难题,还是总要把师傅请来的。

    上个月,柳贵被几个在大学读书的同学叫去到北京去了,眼看茶季就到了,茶场就又想到了吴蜡,请人把他找了来,让他先来顶一阵子,所以,吴蜡就来了。

    吴蜡把柴油机房打开,整理了一下,又把那两台柴油机和那台电机保养了一下,坐下休息,准备这两天就上班了。茶厂的会计老黄跟吴茗是至交,所以,吴蜡的事他总是特别关照。吴蜡也知道这个财神爷的劲道,总是把他捋得熨熨贴贴的。两人关系甚至胜过了当年吴茗在时。今天,他来了一下,到老黄办公室去了一下,算是点了个卯,办公室几个人都看见他了,从今天起,茶季的工资就可以算起了。

    吴蜡独自一人,一年收入也算不少,没多大开销,只因他恋着瑞芳,经常给她一些体己钱,又经常在仕才身上用点钱,除此而外,就再无他用了。在跟瑞芳相好以前,他用钱的地方更少。吴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花花轿子人抬人”要在场面上跑,得有人抬着,所以,他也不攒什么钱,只要身上有闲钱,他跟朋友、同道从不计较,有人借了几个小钱,他也不要人还。为了图个热闹他经常会买了菜,到人家家里“混饭吃”那时节,上馆子可是大事情,再说乡下地方,也无馆子可上,平时,吃点肉都是稀罕事,有他这样来大家也都喜欢,平时大家“斗儿吃”有几个人,爱凑热闹却又没钱,吴蜡就把他们的份儿给出了,大家见着他自然喜欢,远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气。三里湾的仁通伯送了他一个雅号叫“小孟尝”意思说他像春秋时的孟尝君,吴蜡起先听说有人给他起外号心里还不痛快,后来,吴茗跟他讲了孟尝君的故事,知道孟尝君原来是个轻财重义的君子,他倒欣然接受了这个雅号,还常常以孟尝君自居了。

    茶季开始后,柴油机房里日夜灯火通明,茶厂加夜班,电机不能停,柴油机当然更不能停了,吴蜡就日夜扎在机房里,有时怕犯困,就叫几个朋友打扑克,打时间。场里还另派了一个中学生跟吴蜡一起守机房,所以,吴蜡有空还是可以抽空回去“看看”瑞芳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夏茶煞尾秋茶开摘了。

    这天,吴蜡、朱牧天、裘善瓦、潘阳平四人正在打扑克牌,转眼半夜十二点多了。突然,崔柱来了。

    吴蜡:“啥事呀,深更半夜的?”

    崔柱:“柳贵回来了!”

    牧天:“是吗?吴蜡哥,咱们这牌局算是让他给搅和了。”

    吴蜡:“回来好,我正好也闲散惯了,这两天困在这儿正不自在呢!”

    崔柱:“不是,柳贵不来上班了,听他说,这几天,北京正造反呢!”

    众人一惊:“造反?!造什么反?**不是在北京吗?”

    崔柱:“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说自己不来上班了。”

    阳平:“不来好,吴蜡哥,我们的牌局可以打下去了。”

    裘善瓦:“对,造反不造反不管我们事,只要有牌打,他不来更好。来来来,出牌!牧天,该你了。”

    牧天:

    几个人继续打牌。

    吴蜡出了一张牌。

    牧天:“哦!赢了!”

    善瓦把手里剩下的几张牌往桌上一扔,再一看吴蜡的牌:“哎,蜡哥,你不是还有一张王牌的吗?干吗不压他反而出废牌呀?你看,输了!”

    吴蜡:“哎呀,出错了。没关系,没关系,这局输了算我的!今天晚上都吃我的!”

    善瓦对牧天:“蜡哥算牌是高手,从来不出错牌的,今天便宜你了!”

    阳平:“又不是你付帐!老什么?”

    吴蜡:“算了,算了,别闹了。谁去买?我肚子也有点饿了!”说完,从兜里掏出5元钱,扔到了桌上。

    牧天:“我去吧。”说完,拿了钱走了。

    不一会儿,牧天买来了面条、肉、花生米等,还找回来三块多钱。几个人酒醉饭饱之后,约定晚上再来,然后就高高兴兴地散了。

    善瓦说得对,本来吴蜡打牌是个好手,可是昨晚怎么会出错牌了呢?原来,吴蜡听说柳贵回来了,先是一愣,心想,这一季的活没得干了,后来,又听说他不来上班,心里一块石头一样落了地,单转而又想,既然来了,能不上班吗?再一想,最近两年,这机房也早不是自己管了,要挣钱,还是有地方的,回来就回来吧,总是自己徒弟啊,那见过师傅跟徒弟挣饭吃的呀?何况,他是正式工,我是临时工,就是挣我也挣不过他去,挣了反而让人看笑话,更何况,柳贵已放出风来,说自己不来上班,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自己不会跟师傅挣的吗?我岂能“有大不会做”反而显出小人相来呢?算了“船到桥关自会直”听其自然吧。只是那天场里本来说好,茶场的茶园坎留着等茶季过了让他来接,当时他想着茶季过了,天就开始转凉,接茶园坎的活全在露天,最快起码也要三四个月,自己有了茶季的活,也不贪图那个辛苦钱了,就顺势做了个人情,把这活让给邻村的卫国做了,把个卫国高兴得只差个给他作揖了。现在,如果柳贵真的回来的话,自己还能跟卫国要回来?吴蜡就是这么个人,有一点事,他先在心中核计一下,怎么做才好,有什么话,也是这样,总先在嘴里抿一下,才开口。也就这么一想,就把个牌给出错了。

    吴蜡再不动声色,等着柳贵来找他,上班不上班,也不是他柳贵自己说了算的,他还是场里的工人嘛,这个小子,才上了几天班就自说自话起来了,真是嘴巴讲了不怕鼻子笑,随他去吧,看他见了场长怎么说?

    吴蜡给柴油机加了水,检查了一下电机,就在机房打了个瞌睡,一会儿,天就亮了。

    天一亮,他还是照常干他的活,反正他干一天活,拿一天的工资,柳贵一天不到领导那里报到,领导一天不通知他歇工,他就一天照样上班。这都是名分上的道理,谁也越不过它去。再说柳贵跟他师徒两人一向感情不错,上不上班,相信他都会来照会一下的。

    到了中午,吴蜡有点想瞌睡,便靠在马扎上阖了一下眼。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师傅!”吴蜡一惊,醒了过来。一看,原来是柳贵。

    吴蜡:“柳贵,回来啦。”

    柳贵:“师傅,我回来了!”

    吴蜡:“回来好!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柳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